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

悶燒鍋省瓦斯又省事

近來打算連吃薏仁半年以上,好比做實驗。

薏仁不是太難煮也不是很好煮,介於紅豆與綠豆之間。由於瓦斯漲太多,美國開採頁岩氣,降價不少,台灣卻漲了快一倍,實在沒道理。對於這種需要久煮的食物,原先使用電磁爐,其實也不太能確定電磁爐是不是比瓦斯省。
 
對於煮這種五穀雜糧,常常會出現燒焦情形,最近有次還是不小心燒焦了,後來,把悶燒鍋拿出來洗乾淨,把薏仁煮滾了再放入悶燒鍋內,想不到真的能煮爛,怎麼以前一直放著悶燒鍋不用, 然後多花了時間看顧,還浪費瓦斯或電,偶爾還會燒焦。

那個悶燒鍋是某年台灣流行時買的,一直以為不是大品牌,所以懷疑效果,才會久久都不拿出來使用,過了這麼久才懂得用,真的是好長一段時間。

天氣太冷,光吃薏仁不行,偶爾會加紅豆跟薏仁一起煮,紅豆的話,必需要二次才會夠爛。
現在用悶燒鍋這麼省事,看來要完成實驗的機率大增。

悶燒鍋唯一缺點大概就是需要久一點時間,這個倒不是太大問題,時間安排好就行,悶燒鍋實在不錯,可以開始找看看還可以用來煮什麼。

節約使用能源,可以使環境好一點,最近大陸的沙塵暴已經明顯影響台灣,以前聽聽也就算了,現在開始感覺到空氣中的細小沙塵, 塵霾嚴重的地區應該更慘吧,恐怕天天掃除也沒什麼用。剛好看到國家地理雜誌多年前探討地球氣候變遷的問題,裡面有段大意是指:因為氣候變遷,久不下雨,風一吹,大氣層中的沙塵就會變多。

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

生飲苦茶油

新的嚐試
有人送了一瓶苦茶油,這次決定試著生飲苦茶油,聽說這樣對腸胃很好,其實也沒這方面的毛病,不過,也不是一定要有毛病才吃,腸胃不好的人倒是可以試試,總比吃藥好。

食補優於藥補,而且真的有效果,有一段時間沒正常吃飯,把胃搞壞,不管空腹或飽腹,胃都在疼,那時特意吃了很多對胃好的食物,像是秋葵、有膠質的食物,終於擺脫胃疼,事後還是覺得胃沒以前好,不管如何,三餐還是要正常,不要讓胃空轉。

生飲最能明白苦茶油的味道,而且也沒生飲過,這也是一種新的嚐試,一樣的東西,不同的用法。

以前也用過苦茶油,若是問我什麼味道與感覺,真的是毫無頭緒,那時是挨家挨戶來賣的,買了二瓶,後來怎麼用完的也不記得了,家人也買過,但吃不出差別。雖然不便宜,不過流傳久的好東西,總有它貴的價值,只是不見得人人都懂。吃好一點,有益健康,說到健康好像很老套,就我而言,最不健康的時期,就是外食最多的時候,別人賣東西都有成本考量,就算是五星級的,也很難找到用苦茶油做的食物,有些東西只有自己做才吃得到,就像養雞戶養的珍珠雞一隻一千多,若用苦茶油炸來吃,要怎麼賣?但是珍珠雞用差的油炸也是浪費,苦茶油炸那種養不足一個月的雞也是糟蹋。


有一段時期特別討厭青江菜,外食的簡餐、套餐最常看到青江菜,因為便宜、好準備、四季皆有,看到就不想吃,其實青江菜是無辜的。還有紅蘿蔔、玉米、青花菜,幾乎佔了大半,外食食材在成本考量下,其實很單調。自己下廚時,就做一些平常少吃的,用比較健康的食材,平衡一下。

吃一湯匙苦茶油
包裝盒上有寫著可以生飲,苦茶油也有很多等級和不純的,若是化學精製的就不好生飲。希望這次可以好好的記住味道。

吃油聽起來好像很膩,拿了一湯匙倒來吃,吃起來其實不會覺得油到吞不下去,還蠻易入喉的,噁心程度只有想像的十分之一,有種堅果的味道。


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

冬季禦寒之道

在很多年以前就買了一台小小的電暖器,現在這台電暖器只是在積灰塵。雖然很冷,但卻不會再想拿出來用,曾以為自己是嚴重的手腳冰冷患者,也不懂為什麼會手腳冰冷的好像身體很虛似的,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保暖做不到位,只要穿得夠多,很少會手腳冰冷。

很冷嗎?多穿一件衣物會好很多,偶爾動一動也能產生熱量,喝些熱湯,吃些有熱量的,平平安安度過冬日。 

床被

上、下各舖一條毛毯,然後上面再蓋一件被子,保證一進入被裡就是暖的,不需要有暖被的時間,只要選擇質量好的毛毯和被子,電暖器、電熱被都是不必要的,也不會有空氣太乾燥的不舒服或用電不當的危險。毛毯要選擇厚的,手摸時不會涼手而且不會掉毛的。

下半身

如果下半身穿得不夠,上半身穿的再多,還是會冷得發抖,尤其是有風時或長時間坐著不動。選擇適合冬季的厚褲子,在特別冷的日子,可以在外面再穿一件寛鬆的長褲或長裙,簡單說,就是穿二件以上。這個比在膝上蓋毯子更有保暖的效果。

襪子

要是沒穿襪子,身體的熱量還是會不停地從腳部流失,把好不容易蓄積的熱量,輕易地在沒任何保暖的部位流失。在冬天,毛襪會比棉襪好,毛襪摸起來不會像棉襪涼涼的,如果一雙襪子覺得不夠暖就再多穿一雙。

圍巾

這在天氣很冷時也是必要的,只要有個身體部位不保暖,整體保暖效果都會大打折扣。

帽子、手套

還是一樣選毛料的會比較好,或者手一摸不會覺得發涼的料。

淋浴

淋浴時在腳下放個水盆,腳踩在水盆內,水盆接著熱水,這樣一邊淋浴,一邊泡腳,洗澡時就不會覺得太冷。


如果覺得冷就多穿點,台灣再怎麼冷也不會冷到哪裡去,一定要留個小通風口透透氣,只要保暖做到位,小小的通風口不會覺得太冷。

2015補充:
冬季要選天然毛料,健康保暖,如果穿得又多又重仍覺得冷,一定是料子的問題。


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

2013年減少的東西

每年都要減少一些東西,2013年前半年其實沒減少什麼,到下半年比較有心去清東西。
  1. 鞋3雙:可是買了5雙,反而多了2雙
  2. 衣物類丟31件:買了27件,所以還是有少一些,這個冬季本想多買保暖衣物,後來翻翻舊衣,拿出來穿,過了這個冬季就可以再多丟幾件。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,實體的物品少了,多出來的不僅僅是實體的空間,也多了思考空間,以前呆呆的想不到的,會忽然靈光一現懂了。
  3. 筆記本13本
  4. 光碟片約50片
  5. 書32本
  6. 雜誌4本:以前淘汰雜誌時留下來的,經過一段時間,還是可以慢慢減少。
  7. 電腦主機一台:目前還二台,丟了之後有些後悔,因為性能雖然已不堪使用,但以前的用料都很好,像是不生鏽的螺絲釘,現在的便宜貨,隨便就生鏽了。
  8. 筆22 支:只新買5隻,因為看到有人說什麼牌子好寫又便宜,忍不住去買來用看看。為什麼筆這麼小的東西,會額外提出?除了有些是出不了水的,真的是很刻意寫完的,你說寫了多少字?
  9. 雜物80個:包括皮夾、包包、眼鏡、工作章.......等等,很難想像有這麼多不必要的東西。
如果不刻意去整理,東西就會一直待在原位。

當然也會去買一些新的東西,重點是總數是減少旳,儘量只買會馬上用到的,最近因為荼丸用完了,買天然的香樟木條來替換,本來很猶豫效果,後來看節目時,來賓說香樟精約100年揮發完,所以老木會變輕,人家講的是古董,雖不敢想100年,那麼用個幾年應該是可以期待的,就入手了。

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

檢查收納多年的東西,其中有哪些可以丟的

整理東西的時候,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,就是"眼不見為淨",所以每個人都幾乎會有不少的收納箱、櫃、盒,東西收納起來,就不會沾染灰塵,也不會讓生活空間顯得凌亂。

最近,也許接近年底之故,開始做起清理,一天做一些,像是清洗紗窗、窗簾,到了過年時,過年大掃除也跟平日差不多,不會是一項大工程。

為了眼不見為淨,很多東西收起來好幾年,其實,幾乎都已沒在使用,但是很佔空間,為了儘量收納,幾乎都塞得滿滿的,要找東西或再放進東西都不容易。

慢慢地清理那些多年未曾動過的東西,有些可以很快地決定丟棄,有些東西處理起來需要時間,像是筆記、講義、記事,有些需要保存,有些則是搖擺不定。

好像清理東西需要一些心理上的鼓勵,一點可以衡量的標準,所以可以用"一件東西"來計數,也可以用"重量"來計算,以前是用件來數,但因為紙類有些是分散的,很難有件數的標準,所以重量也是很好的衡量標準。

要是平均一天丟個100公克,雖然好像微不足道,一年下來就能有36.5公斤,要是持續5年、10年,那可是幾百公斤,一定可以生活得更輕盈

這個月丟棄的多年收納物,加一加真的也有好幾公斤:
  1. 帳單、憑證、證件:其實紙類也蠻重的,很容易就累積出一公斤。
  2. 講義:還有很多可以慢慢清,偶爾很想直接丟了,內心有個聲音:直接丟了吧,不然要花好多時間。
  3. 筆記:有些筆記慢慢地數位化30%,沒價值的就丟了50%,少部分保持原狀或重做20%,因此筆記屬於長期抗戰的部分。理想上,留下來的紙類,愈少愈好。
  4. 電腦防塵套:現在很少人在用吧,這就是典型的:買了卻幾乎沒在用的東西,純浪費。
  5. 遊戲機:這個當初可能是買到瑕疵品,很少玩,現在玩遊戲在電腦、平板、手機上,有玩不完的各式遊戲。
  6. 從日本帶回來的各式傳單:最後只留下不到10分之1,日本人做什麼都好用心。
以上,只是少部分,還有很多留待日後慢慢清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