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原來是不純的橄欖油,才做出不滿意的手工皂

不純的橄欖油,黑心食品又一樁。之前爆的黑心食品,因為少買少用,所以沒什麼感覺,這次大統橄欖油,終於中獎了。亂添加、不純的橄欖油,導致做出不滿意的手工皂。

其實之前用大統橄欖油時,是有覺得不太一樣,當然也用過別家的橄欖油,當時認為品質可能不是很好,完全沒想到成分不純,因為明目張膽的標示不符,比較少人敢做,一般都是使用間接、模糊的手法。擺明的不符,辯也難辯,若是不清不楚的,就會有操作解釋空間,常常也就會變成道德問題,而不算是法律問題。如果連標示也可以恣意,那標示何用?

會覺得有差異的原因,在於拿這些橄欖油做手工皂,一般而言,做久了應該是愈來愈上手,而不太會出問題,尤其是當配方很單純時,那麼在製作過程中,會出問題的變量也少了。前幾次做手工皂時,總是做得特別辛苦,即使很用心,成品依然不是很滿意,現在被爆出橄欖油不純,終於知道為什麼了。雖然成品不致於不能用,還是覺得很悶,枉費了心意和期待。

一分錢一分貨,太便宜的東西不能買。當初會買大統的油,很大的原因是因為"便宜",再加上也是個老牌子,而且用來做皂又不是吃,不必使用太貴的。

這使我想到一件事, 有一次看到鄰居在整理採自他們自己田裡的花生,好奇地去聊一聊,問她做何用途,他們種花生有幾年了,她要將整理好的花生拿到附近的製油廠製油,製油廠並不收取費用,但是會留下壓榨後的花生渣做為報酬,在我認為花生渣沒什麼價值,又不用費事處理渣渣,不用付錢也不必費工就可以把花生變花生油,是很好的一筆交易,可是老人的語氣聽來是很捨不得的,認為製油廠有花生渣很賺。這是很傳統的交易方式,只有老一輩還會這樣做。那時怎麼算都覺得這種取得食用油的方式很不划算,明明市面上一罐花生油才多少錢,不僅僅是光算成本就貴很多,還不包括耗時的手工。工廠的大量製造可以簡化製造成本,但永遠做不到減少原料成本。現在那個怎麼算都不對的算式,終於找到解答了。

原先覺得混有棉籽油做成的手工皂可以勉強使用,老實說要不是這次事件,還真不了解棉籽油這東西,後來剛好看到電視節目在討論這件事,棉花是主要經濟作物,但由於怕蟲害所以會使用農藥,又因為棉花不是用來吃的,因此會大量使用農藥,同理,副產品棉籽,當然也會有不少農藥殘留,唉!還剩不少手工皂。一直知道多數台灣商人沒什麼良心,但不知道會沒良心到這地步。我想,台灣許多有做手工皂的人都有中鏢。

判斷油品方法之一:

如果手工皂含高比例的橄欖油,正常情形會拉絲,如果沒有拉絲那油品本身就有問題。之前的高比例橄欖油手工皂,拉絲情形很差,其中有一桶油做的皂幾乎不拉絲,可見摻假比例至少高達50%以上,略拉絲的皂大概還有稍高比例的橄欖油,摻假油的比例比較沒那麼誇張。相比之下,所做芝麻油皂可以輕易就拉絲,可見所買的芝麻油若不是純芝麻油至少也是高純度。雖然消費者不一定吃得出來好壤,也沒有儀器可以分析,但物質本性是不會變得,吃不出來,但手工皂卻可以呈現差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